日期:2025-07-02 17:24:20
日期:2025-07-02 17:24:20
珐琅器初称“大食窑器”“拂郎嵌”,自十三世纪末传入中国起,即被视为辉灿富丽的高级工艺品,当时的诗人吴莱作《大食瓶》诗,记其“素瓶一二尺,金碧灿相鲜。晶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镌。”如此华丽的辞藻,用于明清时期各式掐丝珐琅器皿之上,却并不显言过其实。斑斓的珐琅釉料在金灿铜胎的衬托下,确实能够达到“金碧灿相鲜”的效果。
拍品赏析
雍正珐琅彩碗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是清代瓷器中的珍品,在康熙朝基础上有大发展,呈现诸多独特之处:
工艺创新:雍正四年(1726 年 )清宫造办处自炼珐琅彩料,新增色彩品种。解决高白釉珐琅彩着色难题,珐琅彩可直接绘于高白釉瓷面,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专供,运至宫廷后,在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经宫廷画家彩绘、专人题诗款印,600℃焙烧而成。 艺术风格:摆脱仿铜胎画珐琅风格,施彩于白釉,纹饰精细,常将花鸟、竹石、山水与书法诗句结合,题诗引首、句后有抹红或胭脂水印章,印文配图案内容,如绘秋花用 “金成”“旭映” 章,画竹用 “彬然”“君子” 章等,是制瓷与诗、书、画、印融合的艺术珍品。 造型与装饰:造型有盘、碗、瓶、壶、杯等,装饰纹饰以西洋花叶纹等为锦地,配传统四季花卉等吉祥纹饰开光,开光式样多样;器体落款处常用吉祥纹饰衬托年款,部分具日本工艺美术品味,显雍正个人喜好。 制作难度与珍贵性:瓷胎薄,二次烧制易破裂,且制作不惜工本,名手彩绘、名工烧制,历时久,产量有限,极为珍贵 ,代表清代彩瓷工艺巅峰,充满皇家气息,深受收藏界重视。展开剩余48%掐丝珐琅彩香炉
掐丝珐琅技术发展至清代,已经达到了顶峰。自清中期起,随着技术的成熟和釉料色彩的丰富宫廷中的各式掐丝珐琅器可称是异彩纷呈,其器型突破了常见的瓶、碗、炉等造型,以铜胎珐琅制作家具、仿生陈设或各式精巧的摆件,已经十分普遍。且能做出各式尺寸硕大的器型,颇具鬼斧神工之感。本季秋拍,我们即呈现一批清代铜胎掐丝珐琅器,其中不乏尺寸硕大的重器,但纹饰繁复丝毫不显粗陋,实可称“金碧相鲜”之形容。
在香炉的炉身上,清晰可见“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这六个字,犹如一把开启时光之门的钥匙,让我们得以窥探到这对香炉背后的辉煌时代。乾隆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宫廷造办处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他们在制作这些器物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力求将每一件作品都打造成绝世珍品。这对珐琅彩香炉,正是那个时代高超工艺水平和繁荣文化的生动写照。这对香炉不仅是实用的焚香器具,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瑰宝。在古代,香炉不仅用于熏香、祭祀,更是身份地位和文化修养的象征。而这对乾隆年制的珐琅彩香炉,更是皇家尊贵与威严的体现。它见证了宫廷中的庄重仪式,也陪伴着文人雅士度过了无数静谧的时光。
发布于:江苏省哪个股票配资网好官网,东莞股票配资平台,易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